(相关资料图)
作者:李一陵
近日,教育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日前印发《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在学前教育方面作出多项要求。
此次《意见》明确了到2027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%以上的目标,并首次明确公办园公用经费标准,提出“各地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原则上应于2024年达到600元/年·人”。《意见》还要求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,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,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。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、改扩建一批公办园。加强民办园收费监管,强化营利性民办园收费调控,遏制过高收费。
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同时也是国民教育体系薄弱环节。近年来,国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,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。2022年,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.7%,比2012年提高了25.2个百分点,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.6%,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,广覆盖、保基本、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。
虽然“入园难”“入园贵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,但优质普惠性资源不足问题仍然存在,公办园难进,幼儿园保育质量不高等仍影响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在生育率不振的背景下,办好学前教育这一民生实事,还关系着能否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成本,改善低生育率状况,让更多育龄人口敢生、愿生。
进一步提高公办园比例,并且首次明确公办园公用经费标准,明确释放了通过增加公办学位供给,扩大优质普惠性资源供给,以更好解决“入园难”“入园贵”问题的态度和决心。要实现幼有优育目标,解决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性资源不足的问题,关键就在于政府履行投入责任。
近年来,国家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实现了快速增长。统计显示,2022年,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3.2万亿元,比2015年增加1.3万亿元,年均增长7.7%。其中,学前教育增速最快,年均达14.8%,学前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比2015年分别增长91%。正是投入有了保障,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破解,民众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。
就在8月28日,学前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。学前教育法的审议,将解决学前教育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的问题,补齐教育法体系的短板,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立法的形式,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的定位,强调了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,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,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制度。
在此基础上,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,强调发展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,以政府举办为主,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。这对于落实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责任,保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,建设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随着出生人口下降,学前教育已经从“一园难求”到“一孩难求”的变化,《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,我国幼儿园比上年减少5610所,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比上年减少177.66万人,其中民办园受到的冲击最大。人口变局对于学前教育而言,既是挑战,更是机遇。公众对学前教育的保教质量有更高的要求,对优质资源的均衡配置有更高的期待。在此背景下,不仅不能减少投入,还必须进一步夯实投入责任、加大投入力度,提高幼儿园建设标准,保障和改善教师的收入待遇,吸引优秀人才到幼儿园从教,从而实现学前教育有质量的普及,更好应对人口变局,更好满足民生期待。